北京随记
Floating_Moon · · 生活·游记
在飞机上便可感受到华北平原的广袤了,从狭小的窗口往下望,四面无山,一片平坦,也没什么绿意,都是枯黄的杂草与赤裸的土地,给人一种苍茫辽阔的感觉,这和福州是很不同的,长期生活在福州,会使你感觉到四处都是绵绵的丘陵,眼前也缀满了点点绿意,从诗意柔情的东南来到这样粗犷豪放的华北平原,这感觉着实奇妙。
刚下飞机,便可仔细去触摸北京的一草一木了,以前玩图寻的时候,总是看见秃秃的树枝就选定了北方城市,现在真正来到了北方,便更加深了这一印象了。
冬天,路旁排排的树的叶早已落尽,剩下一棵棵枝干直挺挺的立着,南方的树是没有这样的精气神的。福州的榕树不论一年四季,都肆意的向四处伸展蜿蜒着柔软的枝干,绿叶也随着冒出,这是你无法但从植物感知到四季的变换,似乎只要你在,他们总能呈现出那样深绿的生机勃勃的姿态。
另一种让我印象深刻的树是上海的法国梧桐,夏天时,路旁栽满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但她们的绿不似榕树那样的深遂,而是令人清爽的浅色,走在路上,阳光透过叶片的间隙洒落在道路上,路旁不慌不忙的小店与浅绿色的绿荫相映成趣,十字路口处,车辆不急不慢地从身旁流过,这大概就是最浪漫且惬意的感觉。
但北京的树和这两者都截然不同,正如北方人直率的性格一样,他们就是那样直直地站着,该长叶子时长叶子,该落叶时落叶,朴素地遵循着自然规律。但没有叶子并不意味着冬天北方的树就没有存在感了,相反,在叶子落时,那形态各异的枝干反而毫无顾忌地展现处自己的魅力。有时阳光恰好落在某棵树的枝丫,这棵树的枝头霎时间就变成了灿灿的金色,在周围冷色调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美丽,仿佛发着光,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记得小学的时候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罚抄了《故都的秋》,当时就疑惑为什么北京人能这么明显地感受到秋的到来,现在虽没有亲眼见到秋天的北京,但从那干枯的树枝便可想象到秋天黄叶铺满地的盛况了,我顿感我确实没有经历一个真正的秋天,这也是目前为止我人生的一大遗憾,以后有机会再来北方去体验吧。
作为一个福建广东“混血”,我骨子里流的都是纯粹的南方的血,这让我确实难以适应北京的环境。来北京之前总是假想北京会冷到我难以想象,便准备了棉帽、棉手套之类的保暖物品,但到了北京发现体感上的温度其实和闽北老家差不多,甚至在室内有暖气的情况下可以穿着单衣,于是这些帽子、手套便没了用武之地。北京的寒风刮得极烈,从酒店的门走出,冷风立刻咆哮着向你而来,把你从温暖的环境拉入极寒,吹得你的头发飞起,耳朵仿佛失去知觉,这时只能向北方的天气服软,戴起帽子,把手紧紧揣在口袋里,龟缩着往前走,好不狼狈。
北京最令我难以忍受的特点是干燥,习惯了南方充沛的水汽,在北京的每一次呼吸似乎都更加困难,干燥的空气刺激着鼻腔与皮肤,让你感觉所有的面部器官好像下一秒就要裂开,为了和干燥的条件抗衡,便需要不停喝水,但还是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出现了流鼻血等症状,如果以后能来北京上学,或许能够适应吧。
北京城的风格和我去过所有的南方城市都是完全不同的,南方城市随意,建筑零星分布,而北京城则是布局方正严肃,“某某大厦”之类的招牌重重叠叠地布满街道地两侧,长安街最是如此,一条街宽阔方正,路旁的所有建筑都规规矩矩排布,天安门广场坐落中央,尽显庄重威严,给人极为震撼的感觉。当然北京肯定也有其随性之处,但由于我只来了两天,未能尽览,实属遗憾。
至于 THUWC,在 noip 挂了个大的后就把 OI 当乐子打了,两天发挥的都不尽好,拿了一块没有什么用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