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P 2024 游记

SCAR_L

2024-12-08 09:13:23

生活·游记

RT。 提示:赛前停课集训(Day[-7,-1] 这部分可以跳过,就是一些日常。

赛前停课集训(Day[-7,-1]

说是停课(而且确实全停了),但是要是主科的话还是会回去上的(语数英)。
说实话特别特别享受这种生活:无拘无束,若是想上课就去上,不想就回机房听歌刷题看推子,或者睡觉;总之是比在教室里舒服。上午回班上主科,中午下去踢球或打篮球,下午刷题或看推子,偶尔还能回班装波B。周老师曾说我的学习方法偏向大学的风格。事实上,我的理想生活习惯也是如此。周老师对此的解释(?)是:和高中生呆久了。我想不仅如此。
当然也是会做题的QAQ

周一复习了一下线段树,惊奇的发现自己大部分的代码都可以自己写出来,之前刚学的时候还不会写,就开始做线段树的题。

周二继续做线段树的题(这两天都有点颓而且时间也不多)。下午体育课去踢足球班赛(当然是门将),4-1。漏了一个特别ruozhi的球,关键还是还没人知道我是咋漏的(我感觉我扑的没问题a)。别的表现倒还可以,不过也没有太精彩的扑(我甚至除了那个漏的都没下地)。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不过lwx一个人进了4个逆天啊。

周三把线段树的课上了,做了几道题。晚上回家后突然顿悟,开始和同学HQY聊天好开心a 开始复习模板。中午有几个同学发明了在机房睡觉的好办法:把4个凳子摆成一列,铺上羽绒服,盖一个手套在脸上。我对安全性表示深感怀疑(真的不会掉下来吗?)但事实证明他睡得挺香的……

周四只上了两节数学,中午秦老师给我们点了披萨,很好吃:

![这里有一张披萨的照片]()

又下去踢了会球,感觉不错(找到了我丢的另外一只手套)。
下午颓了一集推子(20min),开始写游记,上午比赛的T5极其逆天,不加记忆化的搜索满分还不慢(?)而且还是紫题????逆天
晚上吃了好吃的麻婆豆腐,CZN还给我买了一杯豆浆 最后又把钱强塞给了她(??),开心。下楼打球别人手感巨好,我的技术还是烂得出奇。
回机房后开始复习最小生成树,发现最小瓶颈生成树一定是最小生成树,用习惯的Prim想了一下觉得显然是对的。最后写完了最小生成树模板题,这时机房里的一个同学(原谅我不知道他叫啥)推了一首备考歌曲:乾坤暴躁,开始单曲循环(话说这周我WakeJHONK听了150多遍)。回家去了。

周五感觉自己状态太不对了!第一节英语忘把XTZ抱到办公室了(是的以我的shit英语成绩还能当E4课代表,我配吗?),第二节是什么来着?哦数学公开课,来了20多位老师试听(真的),我坐在第一排竟然还*&敢在老师眼皮子底下用余弦定理证明SSA的成立情况,周老师:你小子真胆大啊。后两节课乱上的。注意力集中不了。
更开心的是中午踢球好不容易校队门将给我特训(他们班打一班打输了就来提升我的实力来试图零封一般,但我那英特尔i1的硬件技术完全不能兼容专业的技术),结果还**把左手大拇指崴了。。。回班还发现几个小可爱企图让我的手机外显并尝试打电话给我(???)我心态好到极点了。
下午到机房之后进入状态倒是很快(毕竟戴上耳机就可以了)。做了几道模板然后突然想起来英语XTZ还没抱呢,于是回班收/发作业时顺便去还了冰袋(中午借的),发现班里没人但在楼道撞见了周老师。(Ps:我是今天最后一个走的)
晚上再三考虑要不要上数竞,还是想上(不然回家没啥事干),吃晚饭的时候周老师还劝我回家好好休息,没听。上了一半头脑发热(可能是在思考的原因,我之前做NOIP时就是头脑发热)。课间问周老师说身体不舒服能不能回家,周老师就鼓励到:“当然可以。你说谁看好你?”“没人看好”“对啊那你哪来这么多包袱?(拍了拍我)”。

相对于去年来说虽然少了严肃认真的氛围(致敬传奇队长CZ_7,现在机房里边听歌边做题),但不学OI同学的鼓励也更多了,让我的心里暖暖的(好肉麻),并在机房里做题时会突发性的默默开心一阵。对了,机房的耳机听歌是环绕的音效,感觉很好。

这一周听的歌:

Day\ 0

到考场已经 08:32 了,坐下开题。第一题什么玩意儿?又看了20分钟只发现了一个性质(随意交换相邻等价于任意顺序),于是开始写特殊性质A、B(40分),写了30分钟写完了,开始看特殊性质C。在纸上画了半天没有发现。有点慌开始乱写,果然过不了样例(这时已经过去了2小时了)。
已经很慌了,于是去看T4,看了一遍一眼线段树维护但没敢想,就开始写倍增求LCA,结果考前正好还没复习倍增细节一直调不对,又调了半小时(然后发现(1 << (i-1)) <= deep[i]应该是deep[x]我*#¥&@¥小样例居然没测出来),然后一眼发现区间长度会取最小(不然lca的深度会上浮),终于过了样例。
还想写T4的特殊性质A(树为一条链),但想了想没什么思路,于是就又回去看破烂不堪的T1代码。又看了5分钟终于明白了,去看T2。读了一会题大概懂了,写 v\le2 的数据写完了才发现想的并不对(我当天下午用了15min就想出来了),已经知道这次完了。。。
于是绝望地去调T1(如果这时剩下的一个小时打T2T3部分分说不定还有救,但当时是真的绝望了,觉得自己可以AFO了),一直没过样例2。到最后半小时才发现T2可做性比T1强……已经来不及了,但还是象征性的换到了T2。正当我终于想出来 v\le2 的做法时,监考老师宣布还剩下10分钟。悬着的心终于还是似了。半死不活的又写了8分钟,样例都没测就交上去了。
出考场发现额头比发烧时还烫,但并没有什么卵用。

Day [+0.5,+1]

下午想了一下可能主要死因还是T1耗太久了,因为又看了一下T2T3以及T4的一些特殊性质,感觉完全可做。
第二天去luogu翻题解,震惊地发现T1是蓝,而T2是绿!!!burCCF接近20年的习惯改了?T1不是签到题了???亏我还以CZ_7的1423来开。痛定思痛,觉得还是我自己做题时太教条主义,不懂得变通。而且到最后一个小时的时候就慌了,慌啥啊还有一个小时呢!

死因错因

后记

我想我这次考试的结果不光是偶然,大抵是有一些必然性的在的。考前不在状态,考前晚上失眠等无不昭示这近乎必然的打击。不过我认为这并不算太坏,至少我已经缓过来了不是吗。竞赛嘛,既然被称为“第二课堂”是一定有他的难度在的。何况每年省一也就 20\%,注定是要有 4/5 的人是达不到的,何况 NOIP 之后还有 APIO、WC、省选、NOI等一系列赛事。能在这一筛又一筛中留下来的,就算不是天赋异禀也是极为努力的选手。我并不认为我是那样万里挑一的人。那这样说来竞赛就没有意义了吗?并不是的。
我想竞赛的意义不仅只有所获得的成绩、结果,应该是为热爱所付出的汗水与时间、承受的压力与质疑。无论是解出来一道题或是拿下一场考试,这种经历重重心里磨难与压力后,重生一般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只是一句“考场上想了半天才想出来”就一笔带过。而若是被绊倒了,也不过几个词的发泄罢了。许多选手3年甚至5年的OI生涯每次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AFO后只是一句“哎呀我还是太菜了你们不要学我……(以下是经验总结)”。
bur我后头又写了一段怎么没了???算了不管他了

后记

也是预料之中的没上 100,又仔细看了一下 T2,发现自己题读错了:“若 x_i = a_i,则要求 x_{i+1} = b_i” 理解成了 “对于任意 p ∈ [1, n],若 x_p = a_i,则要求 x_{p+1} = b_i怪不得我考场上特殊性质都没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