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Faith
2024-12-06 21:48:15
中弱省弱校,高三生。
一个企图凭微薄之力冲破信息差界限,仅以一腔孤勇在这条道路上摸索的平平OIer罢了。\ 不出其外,现实的极度戏剧化与冰冷终予我沉重一击。\ 但毕竟是旅人罢,即用这希望,希望的盾,抵抗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的暗夜。然而竟是如此,也陆续耗尽了一腔孤勇。\ 但也毕竟是行人罢,一路走来,欣喜也罢,低落也罢,这一切的一切毕竟在青春之旅留下多少足迹。蓦然回首,放下OIer的包袱,细细凝视,也毕竟有多少体悟。自信也罢,自负也罢,那个OIer的身影也渐渐淡出记忆,那个敲击键盘的指也重新拾起笔。(当然,自启程至今,我也一直是以whk为重的)\ 那么,于此刻高考倒计时182天之际,就允我再回眸过往之路,分享些许感悟,与诸君共勉。
不喜欢殉道者,也无意当苦行僧,OIer以用富足的精神超越单调的生活。从csp到noip,从喜到悲;从蒟蒻到蒟蒻,地穹到苍穹。他在业余时间默默地写,默默地写,用代码承载荣光,单枪匹马,把一次次比赛挂到更低水平……\ 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总会存些迷茫与失落罢。为一道Ad-hoc死磕到底,为新学一种数据结构又分外欣喜。起起伏伏,奏着OIer的不为人所知的歌。写至此处,我不免想到大刘某小说中的某个片段:
当每一位OIer选择OI这条路,请问你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升学吗?还是为了荣誉?还是与其他竞赛党区分开?还是仅仅出自兴趣?\ 沉默于你没有结果。\ 但也当然,于此谈这些不实际的东西也没什么实际作用。也许会令内心一颤罢,也许仅是漠然。\ 所以啊,我所渴求的到底是什么吖qwq(突然不严肃)
维基百科上光锥的定义:在狭义相对论中,光锥(英文:Light cone)是闵可夫斯基时空下能够与一个单一事件通过光速存在因果联系的所有点的集合。用大刘在三体《黑暗森林》中所言,也就是:\ “光的传播沿时间轴呈锥状,物理学家们称为光锥,光锥之外的人不可能了解光锥内部发生的事件。”\ 光速是恒定不变的,物理学基本原理是不可逾越的,命定的局限是永在的,那么每一位像我一般的平凡OIer的远航无异于飞蛾扑火,只为光明那一瞬,幻灭才是永恒——而OIer所追求的不竭勇气与无限探索欲在寰宇前显得多么藐小。\ 那思想呢?\ “外部宇宙虽然广阔,毕竟已被证明是有限的,而思想无限。”(《微纪元》)\ 按照现代宇宙学的宇宙暴胀理论,在膨胀的宇宙中,从某一点发出的光线永远也不可能传遍宇宙。水娃在恒星际探索所发出的每一条信息,也可能要经数十世纪甚至更久才能被地球接收。在这种显得“自私”的为满足个人探索欲的恒星际远航下,可能真的只剩“令人类在精致经济理论下反思”这点“功用”了。\ 那么每一位OIer真的只是在为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做赞歌吗?\ 于是我们陷入普遍怀疑中:\ 这篇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 这种“精致包裹着的利己”的殉道有没有意义?\ 我们自己呢?\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思考?\ 循着西方现代哲学奠基人,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的唯理论和二元论,我们不免有些启示。正像“中二病患者”将中二贯彻与一言一行中一样,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也是依“普遍怀疑”而进行的。\ 水娃怀疑“经济理论”对理论科学的裹挟;我们怀疑在whk如此紧的情况下竞赛有没有意义;我们怀疑这般选择是否有价值;我们怀疑自身目标的存在。“我思故我在”这正是笛卡尔一生的信条——这也同样是每一位平凡OIer“叛道”行为意义所在——探索被信息差壁垒久久围困的周遭以外的东西,对自己的目标付诸义无反顾的努力。\ 我们也许会怀疑柏克莱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存在即使被感知”???),但他强调的主观理念的重要性及虚无观点(他认为,虚无是由于缺乏感知而产生的,因此,一切实物的存在都依赖于感知)不禁令我们折服。他敢于质疑物质世界存在的独立性(伯克莱坚信物质是依赖于我们的感知存在的,这一观点直接挑战了牛顿的自然科学。)他的哲学观点如同一颗明亮的北斗星,引领我们穿越虚无的迷雾,探索存在和虚无的边界。\ 于此,当我们不知不觉已淡漠了竞赛行为本身的价值的思考,我们可能能更加体会到每一位OIer的勇气与人类以刻进DNA里的求知欲的崇高。\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成为一名OIer的目的是什么?\ 在星燧贸迁,时代嬗变的今天,在宇宙哲学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在学校的今天,面对这个可能来自上万信竞生的疑问,来自像我一样的平凡OI人的疑问,我也只能像《朝闻道》一文中更高文明的“排险者”,像丁仪的妻子一般喃喃道:“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呢”。\ 青春的目的又是是什么?\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史铁生《病隙碎笔》),朝着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去,搏击生命;纵使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也为自身生命的不可穷竭而欢欣起舞。我们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我们同时剖析生命。当为光锥视界不可突破而怅然时,我们常常感慨“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当为寰宇无穷而“怆然泪下”时,我们便渐渐有意冲淡了对它的思考。我们在静静的凝视这天空时,又怎么能知道“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我们”(《乡村教师》)呢。\ 于此,《End Poem》(来自Minecraft)中的最后一句话便点得恰到好处了:
是啊,本来只打算分享些许OI经历,但奈何耐不住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去思考那么多东西。如此一个患得患失的个体,如此一个优柔又多愁善感的个体,如此一个逆行又踌躇的个体呵。\ 但毕竟成了往事,这般生,这般涩,都有一种顽强且孤绝的青春况味。\ 每一位退役的OIer啊,该起航了,总是竞赛之路成了逆旅一条,我们还是whk上的行人。我们心中也还有一个更明亮的目标等着我们追求。也许你是同我一样的高三生,也许你是初入高中的学生,也许你还在初中,但请记住:未来的路依然很长,短暂歇息后,重新起航吧。\ 最后送诸位一言:\
朝花夕誓,于此刻吹响!上低音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