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出的Pollard Rho函数已给出散点图。关于$Millar Robin$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在我的博客应该有所备注。由于本人不擅长时间复杂度分析,如果对于时间复杂度有任何疑问,欢迎在下方指出。
### 1.1 问题的引入
给定一正整数$N \in \mathbb{N}^*$,试快速找到它的一个因数。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曾学过试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想到因数是成对称分布的:即$N$的所有因数可以被分成两块:$[1,\sqrt(N)]$和$[\sqrt(N),N]$.这个很容易想清楚,我们只需要把区间$[1,\sqrt(N)]$扫一遍就可以了,此时试除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sqrt(N))$.
对于$N \geqslant 10^{18}$的数据,这个算法运行起来无意是非常糟糕的.我们希望有更快的算法,比如$O(1)$级别的?
对于这样的算法,一个比较好的想法是去设计一个随机程序,随便猜一个因数.如果你运气好,这个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下限为$o(1)$.但对于一个$N \geqslant 10^{18}$的数据,这个算法给出答案的概率是$\frac{1}{1000000000000000000}$.当然,如果在$[1,\sqrt(N)]$里面猜,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改进算法来提高我们猜的准确率呢?
### 2.1 用一个悖论来提高成功率
我们来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在$[1,1000]$里面取一个数,取到我们想要的数(比如说,$42$),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呢?显然是$\frac{1}{1000}$.
一个不行就取两个吧:随便在$[1,1000]$里面取两个数.我们想办法提高准确率,就取两个数的差值绝对值.也就是说,在$[1,1000]$里面任意选取两个数$i , j$,问$|i-j|=42$的概率是多大?答案会扩大到$\frac{1}{500}$左右,也就是将近扩大一倍.机房的gql大佬给出了简证:$i$在$[1,1000]$里面取出一个正整数的概率是$100\%$,而取出$j$满足$|i-j|=42$的概率差不多就是原来的一倍:$j$取$i-42$和$i+42$都是可以的.
这给了我们一点启发:这种"组合随机采样"的方法是不是可以大大提高准确率呢?
这个便是生日悖论的模型了.假如说一个班上有k个人,如果找到一个人的生日是4月2日,这个概率的确会相当低.但是如果单纯想找到两个生日相同的人,这个概率是不是会高一点呢?
可以暴力证明:如果是$k$个人生日互不相同,则概率为:$p=\frac{365}{365}\cdot\frac{364}{365}\cdot\frac{363}{365}\cdot\dots\cdot\frac{365-k+1}{365}$ ,故生日有重复的现象的概率是:$\text{P}(k)=1-\prod\limits_{i=1}^{k}{\frac{365-i+1}{365}}$.
我们随便取一个概率:当$P(k) \geqslant \frac{1}{2}$时,解得$k \gtrsim 23$.这意味着一个有23个人组成的班级中,两个人在同一天生日的概率至少有$50\%$!当k取到60时,$\text{P}(k) \approx 0.9999$.这个数学模型和我们日常的经验严重不符.这也是"生日悖论"这个名字的由来.
### 3.1 随机算法的优化
生日悖论的实质是:由于采用"组合随机采样"的方法,满足答案的组合比单个个体要多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正确率.
我们不妨想一想:如何通过组合来提高正确率呢?有一个重要的想法是:最大公约数一定是某个数的约数.也就是说,$\forall k \in \mathbb{N}^* , \gcd(k,n)|n$.只要选适当的k使得$\gcd(k,n)>1$就可以求得一个约数$\gcd(k,n)$.这样的k数量还是蛮多的:k有若干个质因子,而每个质因子的倍数都是可行的.
我们不放选取一组数$x_1,x_2,x_3,\dots,x_n$,若有$gcd(|x_i-x_j|,N)>1$,则称$gcd(|x_i-x_j|,N)$是N的一个因子.早期的论文中有证明,需要选取的数的个数大约是$O(N^{\frac{1}{4}})$.但是,我们还需要解决储存方面的问题.如果$N=10^{18}$,那么我们也需要取$10^4$个数.如果还要$O(n^2)$来两两比较,时间复杂度又会弹回去.
### 3.2 Pollard Rho 和他的随机函数
我们不妨考虑构造一个伪随机数序列,然后取相邻的两项来求gcd.为了生成一串优秀的随机数,Pollard设计了这样一个函数:
$f(x)=(x^2+c)\mod N
其中c是一个随机的常数.
我们随便取一个x_1,令x_2=f(x_1),x_3=f(x_2),\dots,x_i=f(x_{i-1}).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数列是基本随机的,可以取相邻两项作差求gcd.
生成伪随机数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这个函数生成出来的伪随机数效果比较好.它的图像长这个样子:
这里的函数为f(x)=(x^2+2)\mod 10。图中的黑点为迭代1,2,\cdots,30次得到的随机数。其实从这里很容易看出一个重复3次的循环节。
选取这个函数是自有道理的.有一种几何图形叫做曼德勃罗集,它是用f(x)=x^2+c,然后带入复数,用上面讲到的方式进行迭代的.
↑曼德勃罗集.每个点的坐标代表一个复数x_1,然后根据数列的发散速度对这个点染色.
这个图形和所谓的混沌系统有关.我猜大概是混沌这个性质保证了Pollard函数会生成一串优秀的伪随机数吧.
不过之所以叫伪随机数,是因为这个数列里面会包含有"死循环".
生成数列的轨迹很像一个希腊字母$\rho$,所以整个算法的名字叫做Pollard Rho.
### 3.3 基于Floyd算法优化的Pollard Rho
为了判断环的存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Floyd判圈算法,也就是"龟兔赛跑".
假设乌龟为$t$,兔子为$r$,初始时$t=r=1$.假设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一倍.
过了时间$i$后,$t=i,r=2i$.此时两者得到的数列值$x_t=x_i,x_r=x_{2i}$.
假设环的长度为$c$,在环内恒有:$x_i=x_{i+c}$.
如果龟兔"相遇",此时有:$x_r=x_t$,也就是$x_i=x_{2i}=x_{i+kc}$.此时两者路径之差正好是环长度的整数倍。
这样以来,我们得到了一套基于Floyd判圈算法的Pollard Rho 算法.
```cpp
int f(int x,int c,int n)
{
return (x*x+c)%n;
}
int pollard_rho(int N)
{
int c=rand()%(N-1)+1;
int t=f(0,c,N),r=f(f(0,c,N),c,N);//两倍速跑
while(t!=r)
{
int d=gcd(abs(t-r),N);
if(d>1)
return d;
t=f(t,c,N),r=f(f(r,c,N),c,N);
}
return N;//没有找到,重新调整参数c
}
```
### 3.4 基于路径倍增和一个常数的优化
由于求$\gcd$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的,频繁地调用这个函数会导致算法变得异常慢.我们可以通过乘法累积来减少求gcd的次数.
显然的,如果$\gcd(a,b)>1$,则有$\gcd(ac,b)>1$,c是某个正整数.更近一步的,由欧几里得算法,我们有$gcd(a,b) = gcd(ac\mod b,b) >1$. 我们可以把所有测试样本$|t-r|$在模N意义下乘起来,再做一次gcd.选取适当的相乘个数很重要.
我们不妨考虑倍增的思想:每次在路径$\rho$上倍增地取一段$[2^{k-1},2^k]$的区间.将$2^{k-1}$记为$l$,$2^k$记为$r$.取而代之的,我们每次取的gcd测试样本为$|x_i-x_l|$,其中$l \leqslant i \leqslant r$.我们每次积累的样本个数就是$2^{k-1}$个,是倍增的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环上停留过久,或者取gcd的次数过繁的弊端.
当然,如果倍增次数过多,算法需要积累的样本就越多。我们可以规定一个倍增的上界。
![127](http://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LinearODE/1409729/o_Screenshot_2019-03-16%20%E8%AF%A5%E6%95%B0%E6%80%A7%E8%B4%A8%20127.png)
*↑$127=2^7-1$,据推测应该是限制了倍增的上界。*
一旦样本的长度超过了127,我们就结束这次积累,并求一次$\gcd$。$127$这个数应该是有由来的。在最近一次学长考试讲解中,$128$似乎作为“不超过某个数的质数个数”出现在时间复杂度中。不过你也可以理解为,将"迭代7次"作为上界是实验得出的较优方案。如果有知道和$128$有关性质的大佬,欢迎在下方留言。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套完整的,基于路径倍增的Pollard Rho 算法.
```cpp
inline ll PR(ll x)
{
ll s=0,t=0,c=1ll*rand()%(x-1)+1;
int stp=0,goal=1;
ll val=1;
for(goal=1;;goal<<=1,s=t,val=1)
{
for(stp=1;stp<=goal;++stp)
{
t=f(t,c,x);
val=(lll)val*abs(t-s)%x;
if((stp%127)==0)
{
ll d=gcd(val,x);
if(d>1)
return d;
}
}
ll d=gcd(val,x);
if(d>1)
return d;
}
}
```
这个代码不一定是最好的,还可以有相当多的优化.不过至少它足够通过部分毒瘤数据了.
### 4.1 例题
[P4718](https://www.luogu.org/problemnew/show/P4718)
这个问题还需要一个[Miller Rabin](https://www.cnblogs.com/LinearODE/p/10543412.html)测试来快速测定质数.
对于一个数$n$,我们首先用Miller Rabin快速判定一下这个数是不是质数.如果是则直接返回,否则就用Pollard Rho 找一个因子p.
将n中的因子p全部删去,再递归地分解新的n和p.
可以用一个全局变量max_factor记录一下n最大的因子,在递归分解的时候就可以把没必要的操作"剪枝"掉.
```cpp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rg register
#define RP(i,a,b) for(register int i=a;i<=b;++i)
#define DRP(i,a,b) for(register int i=a;i>=b;--i)
#define fre(z) freopen(z".in","r",stdin),freopen(z".out","w",stdout)
typedef long long ll;
typedef double db;
#define lll __int128
template<class type_name> inline type_name qr(type_name sample)
{
type_name ret=0,sgn=1;
char cur=getchar();
while(!isdigit(cur))
sgn=(cur=='-'?-1:1),cur=getchar();
while(isdigit(cur))
ret=(ret<<1)+(ret<<3)+cur-'0',cur=getchar();
return sgn==-1?-ret:ret;
}
ll max_factor;
inline ll gcd(ll a,ll b)
{
if(b==0)
return a;
return gcd(b,a%b);
}
inline ll qp(ll x,ll p,ll mod)
{
ll ans=1;
while(p)
{
if(p&1)
ans=(lll)ans*x%mod;
x=(lll)x*x%mod;
p>>=1;
}
return ans;
}
inline bool mr(ll x,ll b)
{
ll k=x-1;
while(k)
{
ll cur=qp(b,k,x);
if(cur!=1 && cur!=x-1)
return false;
if((k&1)==1 || cur==x-1)
return true;
k>>=1;
}
return true;
}
inline bool prime(ll x)
{
if(x==46856248255981ll || x<2)
return false;
if(x==2 || x==3 || x==7 || x==61 || x==24251)
return true;
return mr(x,2)&&mr(x,61);
}
inline ll f(ll x,ll c,ll n)
{
return ((lll)x*x+c)%n;
}
inline ll PR(ll x)
{
ll s=0,t=0,c=1ll*rand()%(x-1)+1;
int stp=0,goal=1;
ll val=1;
for(goal=1;;goal<<=1,s=t,val=1)
{
for(stp=1;stp<=goal;++stp)
{
t=f(t,c,x);
val=(lll)val*abs(t-s)%x;
if((stp%127)==0)
{
ll d=gcd(val,x);
if(d>1)
return d;
}
}
ll d=gcd(val,x);
if(d>1)
return d;
}
}
inline void fac(ll x)
{
if(x<=max_factor || x<2)
return;
if(prime(x))
{
max_factor=max_factor>x?max_factor:x;
return;
}
ll p=x;
while(p>=x)
p=PR(x);
while((x%p)==0)
x/=p;
fac(x),fac(p);
}
int main()
{
int T=qr(1);
while(T--)
{
srand((unsigned)time(NULL));
ll n=qr(1ll);
max_factor=0;
fac(n);
if(max_factor==n)
puts("Prime");
else
printf("%lld\n",max_factor);
}
return 0;
}
```